探索“四题”协同机制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

    本报记者 张毅力

    “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3万家、2.9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759亿元”“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河南全省创新发展态势更加强劲。

    2025年,河南科技工作定下新目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2.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启动建设若干概念验证中心,培育小麦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300亿元。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在近日召开的河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河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锐介绍,2025年,河南将聚焦关键技术攻关,探索“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协同机制,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提升产业创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让企业成为创新的“领舞者”

    “2024年,中信重工专用高强钢铸锻件连续19次护航神舟系列飞船升空,助力建设航天强国;11项科技成果获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产品获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兵说,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带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

    2024年,河南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该省新建11家创新联合体,总数达39家,承担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44项,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健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机制。2025年河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明确,今年,河南将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发挥企业‘出题人’作用,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引导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张锐介绍,河南将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企业成为创新的“领舞者”。

    此外,河南将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完善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产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破冰、信用贷扩面行动,探索建立省级财政经费直拨企业“直通车”制度。

    让平台成为创新的“策源地”

    为了让“中国碗”盛满更多“中国粮”,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的中原农谷,正在聚力打赢种业“翻身仗”。

    近年来,新乡市创新设立“科研平台+政府+企业”握手机制。如今,中原农谷已建成创新平台58个,引入院士16名,引育种业企业82家,收集保藏种质资源达到18万份,培育优良品种161个,正在迈向全国重要的种业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2024年,河南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揭牌运行11家省实验室和5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第五批11家中试基地,总数达61家,实现28条重点产业链全覆盖。

    推动创新平台提质转型,实现创新策源能力新突破。根据2025年河南省科技工作会议的部署,河南将提升平台创新能级,在小麦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构建使命导向、任务导向的省实验室体系,强化省实验室产业支撑能力;创新“实验室+产业化公司”等成果转化模式,强化中试基地服务管理。

    “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积极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体系化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张锐表示,2025年,河南还将着力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支持高端人才引进成长,打造高水平合作交流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发展新动能。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