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看中国,而中国动力电池,还得看福建人怎么造。
前有宁德时代,创造了全球电池行业的中国神话;现有正力新能,成立五年冲进行业第九,刚刚通过IPO备案,已敲响港交所大门。
背后创始人,正是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玻璃大王”曹德旺的胞妹——曹芳,汽车供应链领域里的知名“铁娘子”。
从福耀集团退休后,曹芳并未退居二线,而是携手老同事陈继程再创业,进军动力电池。
如今,两人以182亿估值,即将收获一个IPO。
动力电池独角兽,要IPO了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力新能”),一家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簇,以及电池管理系统等一体化方案。
公司产品涵盖海陆空三大应用场景,主要产品还是为电动汽车生产电池。
针对电动汽车划分的BEV、PHEV、EREV及HEV等不同动力类型,以及轿车、SUV、MPV等不同用途,正力新能使用了不同的电池化学成分来打造电池。
例如,为满足BEV长续航的需求,正力新能选择了磷酸铁锂材料。
比起行业内过去常用的镍钴锰酸锂材料,磷酸铁锂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能量,其产品的重量能量密度,可达到约19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430Wh/L以上,且兼顾2.2C的超充功能。
而PHEV车型,对电池容量要求通常不高,而对电池循环寿命和功率,以及能量密度与成本间平衡的要求较高。
正力新能则基于这个特点,打造高循环寿命电池,循环次数最高可达4000次,可以实现30分钟快充到80%电量。
此外,正力新能的产品还包含储能系统、船舶动力电池产品,以及航空电池产品。
其中的储能产品,就是一个可以储存和输出电能的装置,由电池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组成,主要材料和船舶产品一样,都是磷酸铁锂。
而航空电池,则采用高镍半固态锂离子材料,主要用于城市空中交通的电动飞机。
基于这些产品,正力新能已获得多家主机厂的定点合作,包括零跑、上汽通用、广汽传祺、一汽红旗等等。
截至2024年的前8个月,正力新能与62家客户合作,累计收获44个定点,有21个车型已进入投产阶段。
其中,零跑是第一大客户,双方已合作三年,正力新能是零跑的核心电池供应商,且参与到零跑全部车型的批量供货。
第二、三、四大客户分别是广汽、上汽以及一汽。
多家知名车企的定点,使得公司的营业情况持续提升。
招股书显示,正力新能的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14.9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2.90亿元,2023年达到了4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6.62%。
截至2024年8月31日,公司前八个月的营业收入为28.58亿元,同比增长33.6%。
其中,动力电池为公司的收入大头,2024年前8个月的收入为25.74亿元,同比增长51.8%,占总收入的90%。
21-23年的毛利分别为3017.8万元、-2902.8万元以及20848.9万元;毛利率分别是2.01%、-0.88%和5.01%。
去年前8个月的毛利为3.54亿元,同比实现10倍增长,毛利率达到12.4%,同比上涨近11个百分点。
对比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其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别达到了26.28%、20.25%和22.91%,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也达到了25%。
再对比市场份额排名接近的欣旺达,其21-23年毛利率分别为14.69%、13.84%以及14.60%,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16%。
△正力新能以2024年8月31日数据近似代替如此看来,正力新能的毛利率正在实现飞速追赶。
同时,公司的开支也在扩大,特别是在研发方面。
2021-2023年,正力新能的研发开支为2.21亿元、3.29亿元以及4.24亿元;2024年8个月的研发开支为3.6亿元,同比增长36.5%,占总收入比重的12.6%。
目前,公司仍处于亏损当中,2021至2023年,正力新能分别亏损了4.02亿元、17.2亿元以及5.9亿元,2024年前8个月亏损了1亿元。
对于2022年的亏损扩大,正力新能在招股书中解释,主要是由于客户X的业务运营发生重大不利变动,且后续客户X事件发生,公司仍需分摊较高的制造费用。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客户X是一家2015年,成立于上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再结合时间点,合理推测这家“客户X”可能是威马汽车。
而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以及规模效应提升了产品效率,正力新能的亏损开始呈现缩小趋势。
同时,公司手握的现金不断增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1年的7.67亿元,到2022年的9.36亿元,增长到2023年为20.34亿元。
截至2024年8月31日,正力新能所持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23亿元。
也正是有了客户的支持,以及持续提升的运营能力做为后盾,正力新能在市场上,逐渐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截至2024年8月31日止八个月,正力新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九。
如果按照装机量的同比增速来看,正力新能已在中国电动电池排到了第三。
而在排在正力新能前面的玩家,除了撤回IPO申请的蜂巢能源,都已上市。
现在,港股上市的钟声,轮到这位电池独角兽敲响。
特别的是,正力新能的创始人之一,和行业头部宁德时代的创始人相同,都来自福建。
不仅如此,正力新能和宁德时代之间,还有颇深的渊源。
打造动力电池,福建人有一套
说起正力新能这一路,还要先回到正力新能的前身,塔菲尔新能源。
2011年,曾毓群离开了新能源科技公司(ATL),开启二次创业,也就是现在的宁德时代。
而曾毓群离职4年后的2015年,他此前在ATL的下属龙绘锦,也带着一批ATL员工,创办了塔菲尔新能源 (以下简称塔菲尔)。
这一年,57岁的曹芳,“因个人年龄”,已从工作27年的福耀公司离职一年。
但过了法定女性退休年龄的曹芳,没有选择退休,而是转头选择了二次创业。
2013年,曹芳联手福耀玻璃的另一位副总经理陈继程,创办了常熟新中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并且创办当年,全球第一大车厂丰田,就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
双方成立了合营企业——新中源丰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为丰田的混动车型提供电池系统,如今是正力新能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在新能源风口初现之时,两人也正式在这条赛道上开启发力。
2016年,陈继程也从福耀玻璃离职,和曹芳成立了正力投资,又与蔚来合资,成立了正力新能源。
蔚来首款量产车ES8,正是由正力新能源设计的电池包。
时间来到2019年2月,曹芳和陈继程投资1.6亿元入股塔菲尔,两条并行的时间线就此重合,正力新能重组而生。
当时的塔菲尔持有新公司30%的股权。2年后,正力新能以18.5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共同控制下塔菲尔的业务。
去年6月,正力新能由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架构下,曹芳与陈继程通过控制企业与一致行动人协议,联合控制正力新能64.6%股权;曹德旺控制的福建耀华持股2.52%。
成立以来,正力新能已完成两轮融资,累计筹集约29.4亿元资金,收获了来自南京江宁、中金上汽、东南控股等多家投资者支持。
正力新能将以182亿元的估值,叩响港交所的大门。
至此,除了先前撤回IPO申请的蜂巢能源外,国内动力电池Top10玩家,都已向资本市场发起冲锋。
电池行业也行至拐点,来到了从政策牵引、资本驱动,转向由市场需求驱动的阶段。
如今,补贴政策退坡之下,电池的安全性、成本竞争力,以及汽车不同路径发展的兼容性,都逐渐显现出更高的要求,也是电池厂商在沉淀之后,更需考虑的关键。
这种背景下,行业内的竞争也会空前激烈,从当前现状来看,市场资源已呈现向头部集中的趋势。
援引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4年前8个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合计占据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的70.96%。
这也导致在头部前三之后,包含正力新能在内的玩家,国内市占率仅个位数,或许只能“以价换量”换取份额。
并且,即使是站在顶端的宁德时代,也并非一身轻松,根据此前发布的财报预警来看,预计营收也是历史首次出现下滑。
但正力新能也判断,行业内的机遇,也将与挑战并存。
按照2023年的销量计算,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2019-2023年,销量从150万辆增长到1040万辆,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2.5%;渗透率也从2019年的5.8%,增长到了2023年的34.4%。
正力新能预计,未来5年行业仍处在上升期,预计2028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2850万辆,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到85.0%。
到那时,中国的新能源,将站在世界浪潮之巅;中国的新能源玩家,也会写下更多前沿的故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