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内容摘要李德伦(1917-2001),又名阿布杜拉基,回族,丰润县南关村人。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艺术指导、常任指挥,中国交响乐团顾问、北京交响乐团顾问等职务。李德伦李德伦祖籍河北省沧县李天穆

李德伦(1917-2001),又名阿布杜拉基,回族,丰润县南关村人。曾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艺术指导、常任指挥,中国交响乐团顾问、北京交响乐团顾问等职务。

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李德伦

李德伦祖籍河北省沧县李天穆新庄,其祖父清末由于生活困难,带着两个闺女和长子迁居到丰润县南关村,在三间草房里落了户。因祖父武艺高强,经人介绍到县衙当上了捕快,家计开始发达,成为在丰润一带颇有些名望的封建官僚地主。在丰润,又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李德伦的大伯父李际春(1877-1951),字鹤翔,早年投笔从戎,进入“开平武备学堂”学习,与大军阀吴佩孚是同窗好友,与大军阀张作霖后来成了结拜兄弟。1913年被授予陆军中将,1922年被授予“际威将军”,1925年被任命为第九军军长。“九.一八”事变后投靠日军,1932年组织“救国军”并自任总司令,成为著名的大汉奸。二伯父李子春,字梓乡,在乡务农,是丰润县有名的大地主,人称“李二大人”。父亲李宏春(?-1946),字育翔,早年毕业于奉天法政学堂甲班,先当过律师,后任北京的京师警察副总监,1921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23年加陆军中将军衔。

1917年6月6日,李德伦出生于北京前门外鹞儿胡同31号的小四合院内,而他的姐姐李菊同(黎颖)则出生在丰润老家。母亲铁敬欧是个文化人,曾毕业于沈阳初级师范学校,也是回民。李德伦出生时,父亲已经是一位高官了,当时家里的跟班、随从、汽车司机、佣人就有十几个人。

李德伦自幼接受了严格的家庭教育。9岁时,家里开始聘请了一位前清秀才李(王真)专门为他讲授《孟子》《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以及《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古文释义》等古代诗文;同时兼学学堂的文化课,如《算术》《地理》《历史》《常识》等。还聘请了汪静泉等两位教师每周为他讲授两个学时的英语课。其父亲每天叫个说评书的艺人来家里说书,他先后听过《瓦岗寨》、《今古奇观》、仨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水浒》、《永庆升平》、《聊斋))、《杨家将》、《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许多故事,开始知道了自古以来的世事。

由于出生在军阀混战年代,虽然父亲李宏春身为将军,其工作和家人的生命安全也难以自保,为避战乱经常四处躲避。李德伦的童年是随家人在北京、天津、丰润老家、东北等地辗转度过的。

步入音乐殿堂

1929年春天,李德伦一家投奔东北的舅父家,开始在东北长春的第七中学正式入学读书。1930年春节,回到丰润老家,在那里的城内(北东区)小学里读完了小学五年级。在这所小学里,李德伦学弹风琴、学唱歌,同时观察到了一些政治斗争的情况。当时,学校的客厅中挂着广州“沙田惨案”的照片。“五一”节时,县城城墙上还刷满“建立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打倒国民党”的标语口号,下面落款是“中国共产党丰润县支部”。有一天晚上去老家的天宫寺庙会看戏时,还看见有人散发革命传单,而撒传单的人很像他们家的木匠,这在他年幼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0年夏季,小学毕业的李德伦随父亲从丰润回到北京,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初中。1934年升入该校的高中部。中学时代李德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且对哲学、文学、美术、摄影和体育(各种球类和田径)都有强烈的爱好。在中学期间,李德伦还参加了抗日救亡活动,宣传抗日救国。“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他积极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成为爱国学生运动中的勇敢一员。1936年,李德伦参加了共青团,同年8月加入了共产党。

他的父亲李宏春是当时北京城内著名的京剧票友,与京剧名角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马连良等人交往密切,京剧大师李少春曾拜其为义父。李德伦耳濡目染,自幼喜欢看京剧、看电影,学唱京剧。他的母亲通晓音乐,从小时候就教李德伦识简谱、唱歌,教他用风琴自弹自唱。这些文化艺术的熏陶,为他后来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全面、坚实的基础。进入师大附中后,学校里的音乐老师吴中正又教他们学五线谱,并在课堂上欣赏音乐。一次音乐课上吴老师弹奏并教大家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李德伦茅塞顿开,一下子迈进了美妙的音乐天地,从此对音乐痴迷起来。他在向吴老师学习弹奏钢琴的同时,还和同窗好友杨宝琛同学合伙出资买了一把小提琴,两人轮流联系,先后师从张鸿钧、马文升学习小提琴,从此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1938年暑假,李德伦考入了辅仁大学历史系,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涯。之所以选择历史,并不是因为他对其爱好,而是考虑到历史课少,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多,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音乐。入学不久,李德伦就以长笛吹奏者的身份加入了学校乐队。后来,学校成立了管弦乐队,他又担任了第二钢琴手。

考入上海音专

1940年春夏之交,由于北京的党组织遭到破坏,李德伦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为了免遭迫害,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带着一把铃木牌小提琴,背着家人,逃离北京,南下上海。不久,考入国立上海音专,先后师从舍夫磋夫及社克生学习大提琴,并与全校学友组成“上海青年交响乐团”。

在音专几年的学习中,一位美女进入了李德伦的视野,她就是后来成为其夫人的李珏。李珏是湖南长沙人,比李德伦早一年入学,小提琴专业,算是师姐。这位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疯玩的师姐,会唱京剧。梳着两条小辫子,一袭旗袍。与其他富家小姐一起时,显得朴素且含蓄。由于是在天津长大的,所以能说一口普通话。他们交往的过程,是因李德伦受伤引发的。一次,李德伦深夜造访陈传熙,远远听到他弹奏钢琴的悦耳之声,不料栽进下水道,人仰马翻、头破血流。李德伦被陈传熙送进医院急诊。在家休养期间,李珏经常前来探望,于是18岁的少女与20多岁的少男不由得相互产生好感。但那年头的人都很封闭,加之两人又都含蓄,所以虽已动心,却都没说出来。他们的交往也有点障碍,李德伦出身官宦家庭,李珏家是书香门第。李德伦是回族,李珏是汉族。这些对于讲究门当户对的年头是十分重要的。李珏的妈妈不许李珏去李德伦的宿舍,剧场排练演出就成了他们见面的机会。有一天,李珏骑车时被撞倒受伤,胳膊上缠着绷带,但她还是准时出现在剧场。这下可打动了李德伦,对李珏的好感更加深厚。一来二去,时间到了1943年。在一次送李珏回家的路上,李德伦才鼓足勇气正式表达了爱慕之情。

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1949年李德伦一家三口合影

从此,李德伦开始逐渐向李珏传播马列主义及民主、自由的进步思想,经常传看进步书籍、相互探讨,富有正义感的李珏很快就接受了。他们一起组织参与大量的进步活动,特别是他们发起组织了“上海音协”,李德伦还当选为常务理事。他有幸见到了周恩来总理,并因工作之便经常到周公馆开会、学习,聆听周恩来的教诲。

李德伦的父亲也曾几次到上海看儿子。一次,李德伦请父亲去看话剧,那天的乐队是李德伦指挥。父亲看戏后的反应是:没有你不也行吗?五十年后,高莽给李德伦画了一幅漫画,李德伦在画上题写道:“行家大师们云,夫指挥者,以不妨碍乐手们的演奏为首要任务。可见余当时已得指挥术之三昧矣。”

奔赴延安

1946年,中共上海地下党党员、著名作曲家瞿希贤找到李德伦,争取他加入党组织。瞿希贤希望李德伦写一个详细的自传,说明缘由。李德伦立即写了一份详细的自我介绍,将以往的组织关系及以往所做的工作给予说明。就在他要交给组织时,自传却丢失了,这立即引起了组织上的警惕。随即,瞿希贤带着一笔钱找到李德伦,希望他去香港暂避。李德伦说,我想去延安!很快,延安的欧阳山尊捎话来,“周恩来副主席欢迎你来延安,这里正需要你。”李德伦立即找到李珏,告诉她即将奔赴延安的消息。李德伦说: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就会打回来的。在进城的解放军队伍里,你会看见骑着大马的我。李珏为李德伦准备好行囊,一柳条箱的乐谱,一把大提琴。两人依依不舍相拥而泣,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临别时,李珏只说了句,“以后勤快点”。

到延安不久,李德伦被分配到中央管弦乐团担任教师和指挥。他不顾自己只学过大提琴专业,更不管别人怎样来看他这个新来的指挥,凭着手头有本西洋乐器演奏法的书,边学边教,不厌其烦。一会是弦乐器,一会是管乐器,简直成为了延安中央管弦乐团的全能教员。经过李德伦一年多的辛勤努力,所有演奏人员的水平都有了提高,为解放区最早的乐队做出了贡献。中央对李德伦等知识分子也给予了很高的待遇,有白面,有时甚至还有鸡蛋。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李德伦所在的中央管弦乐团随党中央撤离了延安。不巧,李钰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离家出走,到延安准备与李德伦并肩战斗,却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见到他。李珏在延安积极地参加了多场演出,并在杨家岭为毛主席演出了京剧《玉堂春》。当她撤离延安时,得到了一头毛驴。骑着这头毛驴,终于在黄河边葭县一个叫侯村的地方与李德伦相见了。

1947年6月,李德伦和李珏随中央机关到达河北西柏坡。李德伦忙着改组管弦乐团,排练贺绿汀和莫扎特的乐曲。李珏则忙着给学员们上课,演戏。演员短缺,有时李珏不得不上半场演苏三,下半场唱桂英。李德伦有时也票一把戏。演《打渔杀家》时,李珏演桂英,李德伦演员外。最后“杀家”时,员外一进门就被杀了,每次上台刚说一句“家藏万石粮”,就被杀了,这竟然成为多年后的笑料。每每说到西柏坡,大家都会借此挤兑一下李德伦。毕竟,这是他为数不多的“配角”。

1948年7月1日,经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亲自批示:同意李德伦、李珏同志结婚。

1949年,北京解放前夕,李德伦所在的中央管弦乐团与党校文工团合并为华北人民文工团。不久,正在石家庄演出《赤叶河》的李德伦夫妇接到命令:准备接管北京。第二天,他们坐着胶皮轱辘大车,载着摇篮里的长女李鹿和歌唱家王昆的儿子七月向北京进发。入城式上,李德伦被安排在最前面的头车上,那是辆美国道奇十轮大卡车,车上竖立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而李珏则安排在腰鼓队,敲锣打鼓扭秧歌走进北京。

指挥大师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人民文工团改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李德伦被任命为院务委员兼乐团副团长,指挥排演了《赤叶河》、《王贵与李香香》、《打击侵略者》的演出。

1953年,李德伦作为苏联著名指挥家阿诺索夫教授的研究生,前往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他指挥了十几个加盟共和国的乐队,其中包括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和全苏广播交响乐团等苏联最优秀的乐团。1956年,他由苏联去捷克,参加了布拉格之春音乐节的指挥演出。1957年,李德伦在苏联国家交响乐团任实习指挥。这年春天,他指挥了纪念贝多芬的专场音乐会;夏天,他和阿诺索夫同台,担任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交响音乐会的首场演出。他指挥国家交响乐团与著名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同年,他又在莫斯科指挥爱乐乐团和俄罗斯共和国合唱团演出了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我国派往国外学习的指挥当中,这样的经历是绝无仅有的。他的才华打动了老师阿诺索夫,极力挽留他留在苏联当助教,此事惊动了中国大使馆,最终李德伦回到了国内,执棒当时中国顶级乐团“中央乐团”。

1957年秋,李德伦满载着艺术上的丰收回到祖国,任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的首席指挥。此时,李德伦已展示出在指挥方面的基本特点:自然、朴实、不夸张、不造作,手势简捷清晰,动作线条流畅,风格偏于粗犷,气魄宏伟,感情奔放。1958年1月执棒中央乐团演出他留学归国后的第一场音乐会,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的雄浑音流,在北京人民剧场的大厅里四处飘荡。李德伦以其国际大师的水准,赢得了演奏员的高度赞赏和观众们的热烈欢迎。从此,一个艺术水平和演出频率最高的国家乐团,在东方的舞台高扬中华民族的交响之声。之后一个月间,他指挥乐团连续演出该曲13场,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大跃进”时期,中央乐团仍排演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作品。其中有刚刚问世不久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一交响曲》。这部作品在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时,作为献礼节目,李德伦指挥了500人的大乐队进行演出,非常震撼。次年,在人民大会堂,为纪念列宁诞辰90周年,他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和首都几个管弦乐团组成的大规模联合乐队,再度成功演出了这部作品。

“文革”前,李德伦组织乐团同事和创作人员创作了《交响乐沙家浜》,为此中央乐团在“文革”中得到了保留。

1964年起李德伦逐渐停止了交响乐演出和出国演出,长达21年。

“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为纪念贝多芬逝世150周年,李德伦重又排演指挥了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其影响遍及国内外。从此,恢复了交响乐的演出。

1985年后开始恢复出国、出境演出,李德伦曾先后率领中央乐团到日本、朝鲜、香港、澳门、卢森堡、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加拿大、美国等地演出。作为客席指挥他曾指挥过古巴、芬兰、葡萄牙、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国家的交响乐团,与国际著名演奏家如梅纽因、奥依斯特拉赫、托泰里、斯特恩、马友友等数十人合作演出。

1987年3月1日在首都体育馆,庆贺交响乐爱好者协会成立一周年的“交响乐之春”音乐会上,李德伦压轴登场,指挥来自中央乐团等11个专业团体的800多位音乐家演出了李焕之的《春节序曲》和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成为轰动全国的古典乐大事件。

1995年,李德伦带队去台北、台中、高雄参加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的演出。

1999年11月19日,李德伦指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携手小提琴大师斯特恩演出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这是大师生前执棒的最后一场音乐会,这场世纪绝响在乐迷心中留下的至美之音至今令人怀念。

李德伦曾先后指挥了贺渌廷马思聪、罗忠容、吴祖强、陈培勋等中国作曲家数十首交响乐作品的演出,并在国外演出《黄河大和唱》《山林之歌》等20余部中国作品,曾与国际著名演奏家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托泰里、马友友、尼古拉耶娃、施塔克曼及我国的傅聪、刘诗昆、沈湘、郭淑珍、胡坤、吕思清、薛伟等数十位音乐家合作演出。。贺绿汀、马思聪、罗忠镕、吴祖强、陈培勋等中国作曲家的数十部交响乐作品均由李德伦指挥世界首演。

李德伦的艺术成就,令世界乐坛所瞩目。1980年,李德伦获中国文化部授予的指挥荣誉奖。1985年,任巴黎梅纽因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1986年,任莫斯科第八届柴可夫斯基国际大提琴比赛评委,同年获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纪念奖章。1997年,获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颁发的友谊勋章。2001年,获得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除了指挥演奏好交响乐,李德伦的另一个就是愿望就是在中国普及交响乐。友人评价说“交响乐本身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但李德伦的理想是让普通老百姓共享,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标。”为此,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李德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普及交响乐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音乐厅、建立交响乐团的工作中去。在北京交响乐团面临存亡之际,他撰写文章要求保留北京交响乐团,“不仅要保留,而且要建设,还要发展。一个泱泱大国的首都的交响乐团,应该成为最好的交响乐团,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标志。北京这个城市里应该每周都有新的音乐会举行。”李德伦曾借在山东演出的机会对当地领导说“你们不要为我鼓掌,如果这里成立了交响乐团,我给你们磕头了。” 就这样,由于李德伦的锲而不舍,催生了北京、山东、内蒙、河北乐团的建立及北京音乐厅、广州音乐厅的兴建。

作为一代指挥大师,李德伦带着中央乐团到全国各地下工厂、进校园、到农村演出时,他自己准备为群众普及知识的解说词,解说词类似单口相声,思维敏捷,趣味横生。音乐会演出之前,他将交响乐队所有声部所有乐器,一个一个、一件一件介绍给听众。有时还会打着“呱哒板”像说快板书一样解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引人入胜。著名的戏剧家黄佐临先生曾把李德伦的讲解说成是:“往往在指挥交响乐之前来段相声”。有人把李德伦幽默的讲解告诉给了相声大师侯宝林,侯宝林也来听过一回李德伦的讲解。后来,侯宝林把李德伦讲的一些笑话编到了相声里,像《扔靴子》、《醉酒》里顺着手电筒光柱爬上去、对着镜子贴橡皮膏等故事就是从李德伦这儿得到的。为了普及交响乐知识,年逾古稀的李德伦还以年均50余场的频率,到全国各地的大学、工厂及机关团体做过一千多场交响乐普及讲座。从万人之众的大广场,到几人之少的小房间,都留下了他珍贵的足迹与声音。对交响乐的普及作了有益的工作。他认为,“利用我的有生之年普及交响乐知识,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对我来讲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的讲座影响了中国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百姓。从台上到台下,他把音乐慢慢植入到每一位靠近他的人心中。

李德伦晚年曾经对人说,“我这一生干了一件事,就是为了中国交响乐事业,在中国普及交响乐。”

为此,这位国际著名的音乐大师,这位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奠基者和拓荒者,获得了一个“李大爷”的称谓。李大爷,这是北京特色的称谓。凡是认识他的人,不管男女老幼、业内业外、上上下下,都叫他李大爷,这既是尊称,也是爱称。

情系故乡

1987年7月,一些曾在冀东地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文艺战士们,应昌黎、丰润等老解放区人民和政府的邀请,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的时候,由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冀热辽分会组队,黄河同志带队到老区演出。演员阵容除了当年战斗在燕山滦水的“文化八路”詹真辉、苗淑云、苏志远等,还邀请了刘淑芳、马玉涛、崔岩光、李迢迢(李劫夫之女)、任仕荣等著名歌唱家演奏家参加。演出队的艺术指导肖向云提议,请李德伦担任演出队此行的艺术总监主持演出。大家认为:李德伦国际国内的文化交流活动那么多,那么忙,一个月前,又在美国旧金山指挥了海峡两岸音乐家合作的音乐会,刚刚回到北京,他能参加这个业余的小小演出队到老区基层去演出吗?没想到,有人上门一提出,李德伦出乎意料地答应了,甚至推掉了一个省城音乐界的演讲。他高兴地解释说:“1936年,我在北平师大附中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做地下革命活动。我的上级,单线联系人是北平‘民先’党团书记和中共北平城委书记娄平。1938年末,由于孙道临等被捕,娄平转移到天津黄宗江家中隐蔽,受到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的黄宗英接待。娄平在天津给我写了一封信,要我也到天津去。可是,这位一向谨慎的娄平,在信中却疏忽没有留下地址,我无法去找娄平。情况紧急,地下党已遭破坏,我只好去了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待机而行。假如娄平给我的信有地址的话,我那时一定也去天津,会同娄平一起去冀东抗日根据地,当八路军打游击。也许能跟娄平一样成为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八路军军事指挥员,或者在冀东军区做文艺工作,说不定也会成为尖兵剧社的一员呢。”他还说:“1930年,我在丰润县老家念高小,开始学弹风琴唱歌,懂得了一点乐理常识。班主任卞老师还在音乐课上教唱过‘五四’时期赵元任作曲的艺术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那时,我还看到城墙上刷了许多‘建立苏维埃政权’、‘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共产党的标语口号,连我们家南墙也有。有一次逛庙会看戏,有人在戏台前群众中散发宣传品,落款是‘中国共产党丰润县支部’,那个撒传单的人,我看很像给我们家干活的木匠。……后来,我在北京读书也加入了共产党,又差一点跟娄平同志回到丰润家乡一起来抗战。你们说,‘叫我如何不想他’。我特别想重返故乡,寻找少年足迹,看看当年老友的征战地,和今天故乡人的新生活。”

从昌黎县演出结束,前往丰润县城内影剧院的途中,李德伦还给同行的艺术家们讲了一段这个影剧院的故事,他语出惊人地说:“我们今晚演出的这个剧场里,毛泽东、斯大林在这儿吵过架!”众人不解之际,他接着说:“前些日子,有些演员七拼八凑,到处走穴、赚钱演出,节目不健康,有的演员化装成革命领袖上台极不严肃地表演。就在这个剧场里,有人扮演毛泽东、周恩来,还有斯大林出场。演出刚一结束,扮斯大林的演员和扮毛泽东的演员在后台上为拿演出费你多我少而争吵起来,扮演周恩来的演员在旁劝架。这场幕后戏,被在后台看热闹的小孩看到以后,跑出后台对大伙说:快来看哪,‘毛主席’和‘斯大林’打起来了,‘周总理’正在劝架呢……。”待大家哈哈大笑完毕,李德伦严肃地说:“我们今晚演出要特别严肃卖力,让乡亲们看看我们和走穴卖艺的不一样,我们是当年八路军文艺战士回来了……”

晚上演出,李德伦又出乎人们的意料,来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开场白。他站在台中央,面对座无虚席的全场观众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冀热辽分会的一些老文艺战士,都是当年在我们冀东地区打游击抗日的老八路。50年后,又来到老区给家乡父老演出,特别高兴。”接着,李德伦又说:我本人就是丰润县南关人。我大伯父是九一八事变后跟日本鬼子进关,在唐山当了冀东保安司令的大汉奸李际春;我二伯父是恶霸一方的大地主李荣(子)春,号称李大人;他们欺压百姓,卖国海民。我们家上辈还有许多官僚、资本家,大都是坏人!可是我是好人,共产党员!李德伦这番真挚坦诚、实事求是、爱憎分明且又幽默风趣的自白,立刻在剧场掀起了一阵感佩、理解、乡情的涟漪,引发出满场欢快的笑声。整台演出都充满了乡情、深沉和欢乐的基调。

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1987年7月,李德伦(前排左五)和原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部分成员在丰润县合影

演出结束后,演出队一行还参观了丰润县的潘家峪惨案遗址和遵化县杨家峪战斗遗址去参观,李德伦由于被唐山市音乐界请到市里做学术报告没能亲往。回到丰润后,他立刻请求队友们给他“补课”,讲一讲当时的场景。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郑重地和大家约定,以后再来冀东一次,组织作曲家到杨家峪等处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写出中国式的“悲怆”、“英雄”交响曲。

2001年10月19日,李德伦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李德伦去世以后,被安葬在在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的草地下,墓碑上的墓志铭简单地概括着他的一生:

光阴如同音乐从指间淙淙流过。他把一生托付给了音乐,而音乐回报给他的,除了快乐和荣誉,还有痛苦和遗憾。他那双宽厚而有力的手是多么准确地把握着旋律,却常常无法掌握自己和音乐的命运。然而,只要举起那根纤细的指挥棒,音乐之外的一切喧嚣便归于寂静。

2002年底,李德伦音乐基金会在加拿大多伦多正式注册成立。该基金会致力于在当地华人社区普及传统古典音乐,同时为华裔音乐家创造上台演出的机会,努力推动加中两国的文化交流。

2011年10月20日,李德伦逝世10周年及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成立55周年之际,北京音乐厅为李德伦竖立雕像,并举行了揭幕仪式。从此,人们每当走进这所音乐殿堂,都会见到这位新中国交响乐奠基人的身影。

2017年6月7日,李德伦诞辰10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纪念李德伦指挥大师诞辰100周年音乐会。汤沐海、邵恩、胡咏言、余隆、谭利华、陈燮阳、徐东晓、张国勇与李心草九位曾经深受李德伦教诲的著名指挥家,接力执棒中国交响乐团,携手小提琴家吕思清、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男高音歌唱家李爽,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一台纪念专场演出,用音乐向这位指挥界的老前辈致敬。指挥家徐东晓还特意写了四句诗,以抒发对恩师的敬意:

一棒激起千层浪,百年德才誉满疆。

十面风采齐绽放,万世美名永留芳。

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cript>交响乐之父是谁(中国交响乐之父李德伦)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