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火速携手华为 “尚界”将有何不同?

内容摘要日前,多家媒体曝出,上汽与华为已敲定合作模式为智选车模式,加之1月13-14日,上汽密集注册了多达十个尚界/上汽尚界商标,“尚界”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模样。据接近上汽的人士透露,尚界将面向更年轻化市场,预计低于20万元起售,目前已经规划了两款

日前,多家媒体曝出,上汽与华为已敲定合作模式为智选车模式,加之1月13-14日,上汽密集注册了多达十个尚界/上汽尚界商标,“尚界”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模样。据接近上汽的人士透露,尚界将面向更年轻化市场,预计低于20万元起售,目前已经规划了两款车型。

对此,中国经济网记者向上汽集团进行了求证,虽得到答复为:以官方公布消息为准。但消息传出当日,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造势”。2月11日,在汽车板块整体表现乏力的环境下,上汽集团小幅高开后快速转绿,直到下午14:12时起股价迅速拉高,最高涨幅接近8%,最终收涨4.57%,对比在重组整合传闻中的长安汽车、东风股份全部飘绿,上汽集团的股价较为抢眼。

一个曾表示“不会出卖灵魂”,一个谦虚“仅能承担四家”,上汽与华为为何会走到一起?双方的合作又是“蜻蜓点水”,还是会为各自开辟出新的天地,乃至改写市场格局,也都是各方讨论的焦点。

可以预见的是,上汽是目前华为合作的车企中规模最大,产品线也最完备的 。这就意味着“尚界”天生具备成本优势和制造优势,或许这也是“尚界”可以调低起步门槛的核心原因。

时机成熟 双方合作进展火速

2021年中,针对上汽是否将会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展开合作的问题,时任上汽集团董事长的陈虹直言:“很难接受某一家企业对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我们不会采取谁给我们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24年中国蓝皮书论坛上,在被问及是否会推出20万元以下车型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坦言,要等到将来具备成本能力的时候再做。“现在要是做就亏死了,因为现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继而在谈及鸿蒙智行是否会继续扩大合作版图时,余承东表示:“现在很多车厂都愿意和我们合作,一些大型车企还在找我们。但手里没有资源了,仅能承担四家。”

随着时机成熟,双方都将之前的言论抛诸脑后,实在是因为互补互强的诱惑力太大。

对于鸿蒙智行来说,问界的一枝独秀还不能掩盖其他三“界”表现并不突出的事实。四“界”定位的逐级向上,尤其是享界、尊界的“曲高和寡”,更让其定位越走越高但也越走越窄,积极拓宽主流年轻人市场成为当务之急,而上汽在主流市场布局已久、经验老道。

对于上汽来说,连续18年蝉联中国车企销量第一的纪录在2024年被终结,显然不能轻易接受这个结果,越来越多的改革箭在弦上。2024年,上汽集团开启了自上而下的高层大换防;整合荣威、飞凡;重塑上汽奥迪、创新Audi品牌……如今,开启与华为的更深度合作,或将成为其能否重回第一的另一关键。

跳出“四界” 尚界将有哪些不同?

据接近上汽人士透露,尚界将面向更年轻化市场,落地车型售价区间将下探至17—25万元水平。抢占20万元级主流市场,双方显然都要动真格了。

华为方面,问界乃至鸿蒙智行当下最主打的车型M9已处于50万元级别水平,尊界更是直接飙到百万级。2024年,余承东还曾谦虚“造不起”低价车:“很多人都在抱怨我们的车卖得太贵了,不是我们不想卖便宜,而是没有能力卖便宜,卖便宜就亏死了,亏死了就关门了,没有办法为大家继续服务了”。

但智界刚从创立之初的产能危机中走出,享界S9远未能达到问界M9的高度,高高在上的尊界更像是华为的技术展示平台。况且,鸿蒙智行四“界”几乎已全面覆盖了中、高、豪华端市场,继续引入高端定位品牌已显拥挤。而进军20万元级主流市场,鸿蒙智行一定已慎之又慎,能否成功踏入这一广阔的市场或将决定其未来规模的上限。

上汽更是做足了大干一场的准备,连续18年独占全国汽车销量榜首,上汽靠的就是在主流市场的如鱼得水。无论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还是上汽乘用车,他们都深知如何做出一台让主流市场广泛接受的产品。

据悉,“尚界”首款车型正是将基于飞凡RC7再开发。据悉,双方均已组建业务团队入驻项目,重新打磨产品:在保持原有外观的情况下,全面融合华为的电子电气架构和智能化技术。新车预计将于2025年四季度推向市场。

借势上汽 华为智驾将进入更广阔的主流市场

如果双方顺利强强联手,尚界或许将华为智驾引入更广阔的主流市场。

继2024年从上汽手中夺走销量冠军宝座后,2025年一开年,比亚迪又在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抛出重磅炸弹,用智驾平权点燃新一年的战火。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介绍,“2024年中国售出的车辆中只有不到10%配备了高阶智驾功能,而70%的消费者购买的是20万元以下的车型,这使得智能驾驶功能主要集中在价格较高的中高端车型上,普通消费者难以触及。这一现状揭示了智能驾驶技术在普及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价格门槛过高。”

这意味着,今年汽车智能化市场或将迎来白热化竞争。

上汽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以及产品定义、成本定价,不仅会决定两家企业合作的前景,更或将影响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竞争走势。(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跃)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