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入市”之下运营重要性凸显,微电网能否解忧?

内容摘要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政策出炉,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比如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能源发电入市对产业各层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发电侧,市场化交易带来的收益受到影响,运营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工商业

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政策出炉,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出了怎样的挑战?比如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新能源发电入市对产业各层面产生了显著影响。在发电侧,市场化交易带来的收益受到影响,运营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工商业用户侧,电价波动将带来经济影响,用户需增强应对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光储一体化、电力调度或调度灵活性等技术创新和虚拟电厂、聚合资源服务等产业模式的革新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微电网: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

光伏发电后,电力直接输送到地面,不用输送到电网,而是直接供给新能源车充电,这是关于微电网应用的理想画面。这样的场景真的能实现吗?

关于微电网,长江证券认为,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具备微型、清洁、自治、友好四大特征,主要面向终端企业用户,是主干网的重要延伸。

头豹研究院报告显示,能源微电网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有利于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

也就是说,微电网是为了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

国家能源局官方微信在1月10日文章《统筹规划源网荷储各侧调节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表示,科学规划配置调节能力资源,对于推动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和高质量发展、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受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影响,2024年全国新能源利用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辽宁、黑龙江、甘肃、新疆等“三北”省份弃风弃光现象反弹明显,广西、云南等南方省份开始出现新能源弃电。

因此,国家能源局认为,为满足电力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系统运行灵活性提升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于微电网部分,国家能源局表示,针对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明确规范化、规模化、常态化、市场化参与系统调节的方案,并健全完善负荷侧响应资源的调度运行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微电网的建设也面临诸多挑战。施耐德电气方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微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包括分布式能源投资者、用能企业和电网公司等多个利益主体,统筹协调难度大,并且没有从用能企业视角来整体规划、全生命周期地进行建设运营,导致其重建轻运、重源轻配、重硬轻软、重政轻市和重碳轻电的现象日益显现。”

新能源全面“入市”,微电网的机会来了吗?

在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出台后,微电网是否迎来发展机会呢?

长江证券表示,当前时点,我国微电网行业仍处示范及试点阶段,项目建设需求以政府机构、能源公司、学校等主体为主,未来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受益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速带来的多重因素推动,行业有望迎来加速发展,建议关注具备先发优势且卡位优势明显的公司。

施耐德电气认为:“新政出台,为微电网发展营造了更契合市场化的环境。对于用能企业,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转型,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建设运营微电网,并灵活参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将为企业开辟新的商业机遇。”

关于新能源发电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政策出炉,也有投资者向上市公司提问。特锐德2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网运营商,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并应用充电网技术路径,通过充电网对大规模电动汽车进行有效聚合,将其作为可调节的灵活性资源构建虚拟电厂,成为电网运行可有效调度的对象,通过车网互动促进新能源消纳及电网平衡。

此外,特锐德也表示,公司新能源微电网产品能够高效聚合电动汽车充放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常规储能和梯次电池储能等资源,基于公司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可靠的安全稳定控制和高效的能源预测与经济调度。

另据施耐德电气资料,2023年,其武汉光储直柔示范基地落成。基地通过先进的直流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系统层面的柔性调节技术,实现了新增充电桩等关键负载100%的光伏绿电供应。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