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个人简介(最伟大的作品,是他自己)(周杰伦个人简介及照片)

编辑导语:近期,周杰伦《伟大的作品》刷屏了全网,作为歌手,他正在努力。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朝着伟大的作品而努力。作者总结了做好产品的几点经验,与你分享,希望你在产品路上也能拥有最伟大的产品的底气。

毫不隐晦的说,时至今日,镜同学只有一个偶像歌手:周杰伦。

2022年7月15日,在万众歌迷的期待中,时隔六年,姗姗来迟的周董终于发布了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瞬间霸榜各大音频软件,成为当之无愧的流量之冠。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统计数据,截止7月15日下午5点,《最伟大的作品》在国内各大音乐平台的总销量已经突破500万张,按照每张数字专辑30元的价格,总销售额已经超过1.5亿元。

单从成绩来看,相较于带货江湖的众多网红一哥,岂止是秒杀,简直是碾压。

强制关闭网络,暂时放下热闹与喧嚣,躲在树荫下听着蝉鸣,仿佛穿越到了十多年前的学校:篮球服与操场上的田径赛道,还有人群中的马尾辫,那是滚烫的青春和岁月的高潮。

一转眼,镜同学已社畜十年。

作为资深产品经理,也曾设计过无数“最无用的作品”,被周董的《最伟大的作品》点燃的复杂情绪所裹挟,越发甚嚣尘上。

摇扇轻歇,竟然一梦南柯。

一、产品新上线,好的体验在于超预期

新专辑里有首中国风《红颜如霜》,打开B站视频,弹幕里不乏失望之词:

离伟大更远了一些。成了江郎才尽的夏洛。

打败了《红尘客栈》,成了最差的中国风。

你管这叫《最伟大的作品》?

终究,他也是人,不是神。

镜同学最爱周董的中国风,诸如《东风破》、《兰亭序》、《青花瓷》、《千里之外》等等,可谓是我创作时的咖啡,提神之利器。

心平气和的说,个人感觉,《红颜如霜》虽无法超越上面几首中国风,但也属于耐听的优质作品,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归为“烂曲”之列。

可为何,用户感受如此这般?

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情绪期望落差”所致:用户对于新产品的期望太高,加上《最伟大的作品》作为专辑名称,潜意识里加重了这种期望,最终导致还算出色的词曲并没有带来多巴胺的“冲击式”的泄放。

事实上,对产品经理来说,新产品上线,管控用户预期与切中需求痛点同等重要,很多看似平淡无奇,但被用户追捧,被认为是感动人心的产品,往往在于用户期望得到了超预期的满足。

因此,产品的运营策略一定要做好平衡,在对自家产品实力有客观认知的前提下,做好情绪引导,宣传尺度不要过火,必要时刻可适当预留情绪缺口,以便提前释放一些情绪,做好铺垫以期匹配用户预期。

镜同学甚至认为,超预期,可谓是一种赤裸裸的阳谋。

我曾在之前文章中写过,为何不建议你轻易申请提前转正,因为你提前转正的前提不仅仅是满足岗位期望,而是超预期的胜任。(别轻易申请提前转正。)

二、技术服务于产品,产品服务于商业

还拿周董的《红颜如霜》这首中国风为例。

有音乐领域的粉丝分析,说是这首歌是调和出来的,是为了迎合周董现在的嗓子不得已做的妥协:方文山的词、周杰伦的曲,以及配乐的刻意融合,都是从技术层面为周董做的向下兼容。

我不懂音乐,但我觉得有启发。

事实上,技术本就服务于产品,而产品则是业务和商业的表达载体。

也许周董嗓音追不上青春逝去的步伐,也许他的功课有生疏,总之,这首歌的确没有以往的惊艳rap,也没有早些年的桀骜和突破常人的唱腔,但在词曲配乐的融合下,仍然意境阑珊,令人陶醉。

做产品也是如此,技术是服务产品本身的。

举个小例子:

上周我们在做一个设计,其中涉及简单的库存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生产企业的设备和工器具进行“入库”、“出库”、“领用”等综合管理。

中间一个字段叫设备状态,A产品经理最初设计的状态值为“正常”、“已领用”、“已归还”、“已出库”等。

我们在评审时间,大家都觉得这块不清晰,后来我建议调整为两个字段,一个是“设备状态”:正常、报废;一个是使用状态:“待领用”、“待归还”。

事实上,设备本身的状态和设备的使用状态,这是两个领域,本就应该解耦合,不应该硬性融在一起,就像是,订单下单和订单支付一样,不同的领域应该有不同的订单状态和支付状态。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技术问题,举这个例子是让大家有认知:技术是服务于产品的,目的是让用户更好的去理解业务场景,从而使的用户体验更好。同样的,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于商业,这一块我们回头再举例详细聊。

↑-不同的状态区分,是服务产品的一种技术方法

三、想做好产品,要有独立的自信心

莱昂纳德·科恩的《颂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意思是,生活很难完美,但要保持自信心。《最伟大的作品》这首歌,镜同学认为这很周杰伦,其中有段点评我很有共鸣:

他没有再刻意讨好取悦谁,用游历欧洲的体会来谱写最遵循内心的乐章。他从《范特西》《八度空间》再到《依然范特西》《周杰伦的床边故事》,都尽力将一个外表中年内心少年的天马行空奇思妙想塞进音乐里。少年感,是太多中年音乐人所稀缺的品质。

诚然,少年感,是太多中年音乐人所稀缺的品质,这首歌可以看到,周杰伦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追逐属于自己特有的少年感的道路上,一直是自信十足。

他,出走六年,归来依然少年。产品经理也是如此,保持自信心是做好产品工作的最底层逻辑。

上周,我辅导了一个实习生,她是今年的毕业生,通过交流我发现她逻辑思维和沟通表达都很强,她还在美团、腾讯实习过,产品功底也不差,况且,其大学在全球排名39,也是很不错的院校。

但是,近期她好几个大厂的面试结果都不太理想,于是她就有些气馁,甚至自我怀疑与否定。我参与复盘后发现,其实之前的面试失利都有内在的逻辑,比如,她面试的蔚来车机软件产品经理,事实上,新能源领域对汽车行业的垂直领域知识都有硬性要求,这些都因客观条件所限制,并非产品能力所致。

我也说过多次:应聘的本质在于岗位匹配,是你的产品能力与对方岗位需求做匹配,应聘不上不一定是你能力不行,很多时候是你的经验不匹配而已。不必焦虑,有时候,自信比黄金还珍贵。这对产品经理的长期发展来说,尤其重要。

四、产品体验的底色,在于场景化的同频共振

还是说回新专辑里的《红颜如霜》。

最初我听得时候,看着弹幕,情绪不自觉地就被裹挟,也是觉得很一般,没有丝毫惊艳。

等我晚上9点多下班,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在略有价值实现的感受下,走在空旷的路上,看着霓虹闪烁,把车停在路边,重新对着歌词又尝试听一遍,发现感觉完全两样,越听越好听。

实际上,产品体验依赖用户场景,产品的魅力在于场景化的同频共振,区别在于好的产品可以主动去营造用户场景。

为何我们总说,回忆是有声音的,因为这是你的记忆所触发的场景共鸣。

雷总说过,做感动人心的产品就要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要和用户交朋友,尽力去理解他们的使用场景,去和用户同频共振。

你看,共情是产品体验的最底色。

五、人,是产品的灵魂

多年前,我曾遇到过一个面试官,他问我一个问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你应该看过,你觉得这本书的作者最好的作品是什么?

当时镜同学还很青涩,我那时还没有苏杰老师的微信,我只是直观感觉这本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品行业的入门门槛,算是产品经理朴素的引路人。

面试官后来的沟通,让我记忆深刻:他说他觉得苏杰老师最好的产品就是他自己,他通过这本书被人们所熟知,进而撬动流量杠杆,夯实自己的影响力。

说实话,苏杰老师最好的作品是他写的书还是他自己,我真的不太清楚,但,我觉得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一定就是他自己。

出道二十二年,除了创作了百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之外,为人低调,无绯闻缠身,热身做公益,满满正能量。

算法有没有价值观我不确定,但我坚信,人,才是产品的灵魂。

产品创始人的格局品行,往往左右着产品的发展。

我很早就和flomo笔记创始人少楠交流过,上周我又和FlowUs的创始人汪兆飞讨论了产品理念,包括我接触到的做产品有成绩的朋友经历,都深度说明一个道理:产品成败高度依赖创始人。

因此,我们作为产品的设计者,更应夕惕若厉,如履薄冰,不仅是为了观众,更是为了内心的自己,因为,无论你设计多少产品:最后的最后,最伟大的产品一定是你自己。

#专栏作家#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由@产品大峡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