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简介大战风车的故事(“堂吉诃德”为什么要和大风车过不去?)(堂吉诃德 简介)

头条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讲《堂吉诃德》。

我想,听说过《堂吉诃德》这本书的人一定很多,但真正读过,或者读完的可能很少了。这就像人人都知道“马克思主义”,但真正读过马克思原作的人,恐怕是凤毛麟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是因为,《堂吉诃德》这本书对大部分当代读者来说,实在是太长了。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读一本这么长的书呢?这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它的作者塞万提斯(1547年-1616年),曾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他是小说家、剧作家,也是诗人。另外一件值得一提的小事是,他和中国的汤显祖还有英国的莎士比亚同一年去世的。

评论家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好像必须要去读读了吧?你肯定也想知道,为什么它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我们慢慢来说。

《堂吉诃德》讲了什么?

《堂吉诃德》全书的故事并不算太复杂,它是一个由三次历险构成的骑士故事。

一:第一部前半段,主要讲述的是堂吉诃德的第一次历险。他单枪匹马,游历范围不出家乡拉·曼恰(la Mancha)地区,还不幸受伤而归,气得家里人把他整屋子的骑士小说全烧了。

二:第一部后半段讲述的是他的第二次历险。堂吉诃德找到邻居桑丘·潘沙担任他的侍从,并承诺给他一个总督的头衔。主仆二人偷偷出门,一路上做了很多荒唐可笑的蠢事,把风车当成巨人、把旅店看做城堡、又将羊群视为敌军,还打了官差、释放了一批恶囚,却反被囚犯掠夺,差一点丧命,最后被人装在笼子里、放在牛车上送回了家。

三:小说的第二部讲述了堂吉诃德的第三次历险。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前往巴塞罗那,参加了几场当地举办的比武大赛,后来被公爵夫妇请到城堡做客,桑丘也正式担任总督治理海岛,这实际上是公爵夫妇幕后故意设计的,是一场恶搞他们两人的闹剧。还有邻居加拉斯果(Sansón Carrasco),先后变装成镜子骑士、白月骑士,试图打败堂吉诃德,打醒他的游侠骑士梦。

最终,堂吉诃德被打败了,抑郁回家,病倒在床,终于幡然醒悟,从此痛斥骑士小说。他临终时还立下遗嘱,告诉侄女说,如果想要继承遗产,就不准嫁给骑士,甚至不准嫁给喜欢读骑士小说的人。

如果你只是想要知道故事的大概,那知道这些也就差不多了。当然,你可能还会想了解和《堂吉诃德》和作者——塞万提斯有关的一些背景知识,理解必须在阅读原文的过程里慢慢形成和积累,只有形成你自己的理解,你才能让《堂吉诃德》真正发挥一本伟大小说的作用。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真正的人

理解《堂吉诃德》,需要我们关注到故事里涉及到的某个或某些具体问题,比如“骑士问题”。

在11世纪,骑士是荣誉的身份,是备受尊敬的“高尚骑士”,而到了16世纪,我们在《堂吉诃德》里看到的已经是迂腐守旧的“荒唐骑士”。那么,塞万提斯只是在讽刺骑士吗?堂吉诃德只是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吗?

不是的,塞万提斯是在告诉读者,在历史的大时代背景变化时,一些社会角色会发生蜕变。这种蜕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16世纪有,20和21世纪也有。这种蜕变是由于某些角色无法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变得僵化、老旧、过时而且不合时宜,因此从受人尊敬的地位上跌落下来,成为文学和大众文化讽刺对象。这时候,作品讽刺的是这个角色,而不一定是这个角色里的个人。换句话说,塞万提斯讽刺的是骑士这个角色,但却是同情堂吉诃德的。

在文学作品里,有的人物既是个人,也是角色代表。堂吉诃德是一个,小说或电视剧《白鹿原》里的乡村私塾先生也是一个。如果你熟悉《白鹿原》,一定会记得里面有一个私塾先生徐先生,他是族长白嘉轩以非常隆重的礼仪请来的,白孝文是族长白嘉轩的长子,从小受教于私塾徐先生,饱读四书五经。白孝文温文尔雅,但是不会劳作。徐先生走了以后,他就接替徐先生的位置,在白鹿原自办的小学教书。

在徐先生最风光、最受器重的时候,作家陈忠实没有放过讽刺、挖苦徐先生的机会。徐先生吃油泼面的一幕就是讽刺私塾先生假斯文的,书里说“徐先生吃了一碗又一碗,老太太气得往油泼面里猛加辣子。”

这个时候的“先生”,已经从备受尊敬的“孔夫子传人”的角色转变为落魄文人了。当然,这还不是他们所能跌到的最低点。在很多文学作品里,私塾先生都是道德僵化、思想守旧、死要面子,糊涂迂腐、酸不溜秋的冬烘先生。冬烘先生是什么意思呢?在唐代,礼部侍郎郑薰主持考试,误以为颜标是鲁公颜真卿的后代,把他取为状元。当时有人作诗嘲笑他,说:“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今天人们就用冬烘先生这个说法来指那些抱残守缺、糊涂浅陋的读书人。

陈忠实和其他作家在文学中创造出来的私塾先生,就像是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里创造出来的骑士,是过时的、过气、迂腐的。

文学创作,需要有塞万提斯一般的批判意识。我们今天认为,塞万提斯对骑士的讽刺之所以流传至今,被我们看作是,能够代表一个时代声音的作品。但这其实是我们事后诸葛亮的评价,未必就是它在当时16世纪读者眼里的全部意义。

不过没关系,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我们从《堂吉诃德》里理解到的社会角色蜕变,无论是政治的、社会的,还是职业的,都是实实在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有价值的思考。比如,以前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医生、护士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都是非常受尊敬的角色,在大众文化或文学中也都曾经是非常正面的形象。可是,现如今怎么样了呢?不是都成了讽刺、挖苦的对象了吗?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要是今天有像塞万提斯那样见识敏锐、富有批判意识,又肯说真话的作家,教授、医生、干部又会在他的作品里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呢?批判型作家会去写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救死扶伤”“白衣天使”或是“人民公仆”吗?如果作家对社会角色蜕化有敏锐的察觉,且富有创作才能,那么,他在处理“社会角色”这个题材时,又会做出怎样的艺术选择呢?

今天,有教授性侵甚至强奸女学生的事情不断被揭露出来,有少数医务人员为了拿回扣、红包可以不顾病人安危,干部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损公自肥,人品低下的事情屡见不鲜。文学作品不讽刺这样的人物,那应该讽刺什么呢?

遗憾的是,很多作家对眼前的角色蜕化熟视无睹、装聋作哑、甚至百般掩饰。这样一比较、一思考,也就能看出塞万提斯的了不起和《堂吉诃德》的现实批判意义了,是一部价值很高的文学作品,担得起他身上的种种荣誉和头衔。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