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多闲置假期不够用 高速公路充电“潮汐”难题待解

内容摘要广东东莞厚街服务区(南行)超充站。 吴少龙/摄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伴随春节假期的结束,连接广州、东莞、深圳的广深高速公路切换回“工作模式”:车流如梭,紧密有序。驾车其中,挂着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接二连三,很多时候,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还多。

 

广东东莞厚街服务区(南行)超充站。 吴少龙/摄

证券时报记者 吴少龙

伴随春节假期的结束,连接广州、东莞、深圳的广深高速公路切换回“工作模式”:车流如梭,紧密有序。驾车其中,挂着绿色车牌的新能源汽车接二连三,很多时候,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还多。

近年来,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这使得新能源汽车车主出行更加安心,即便长途驾驶也无需过多担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其中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3.5万台,覆盖率达到98%。

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暴增”的趋势,充电桩建设仍面临着持续加快的需求。市场普遍预测,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高速充电需求将进一步激增。这无疑对相关设施的建设与扩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与需求增长相匹配,更应做到超前布局。

高速公路

充电“潮汐”现象频上演

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一直在创历史新高,节假日交通波峰带来的充电“潮汐”现象频频上演。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高博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不少朋友选择新能源汽车自驾出行。充电排队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阶段性挑战。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国庆假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充电量达到7215.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1030.75万千瓦时,比2024年“五一”日均增长34%,比2023年国庆假期日均增长80%,再创历史新高。

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假期,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1月28日至2月4日期间,高速公路充电量达5727万千瓦时,日均充电量716万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9%。

记者发现,近年来,为应对节假日充电“潮汐”,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面升级充电设施和广泛应用智能管理系统,以缓解广大新能源汽车车主的“里程焦虑”。

以今年春运为例。位于东莞厚街服务区(南行)的超充站是广深高速首个智能超充站。该超充站是华为智能超充的首批落地项目之一,运用了高效的液冷循环散热系统,其最大输出功率高达600kW,充电效率相较于普通快充提升了8至10倍,补能速度接近“一秒一公里”,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如同加油般便捷的充电体验。

除了硬件设施升级,强大的数据系统和智能运维网络也在发挥关键作用。湖南长沙西服务区是前往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新能源车主重要的补能地。为了应对今年春运“大考”,在距离长沙西服务区几十公里的湖南能源大数据中心首度引入了“智慧大脑”。新上线的“云眼”系统让值班人员可以远程了解充电桩的实时状况;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预测拥堵站点,运维团队就能提前调度现场设备和人员。

公共车桩比持续攀升

充电“潮汐”的背后是“潮”涨时车多桩少。

近年来,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还是充电桩的数量都呈爆发性增长,但从公共充电桩来看,其增长速度滞后于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

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这意味着,每11辆中国汽车里,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而按动力形式来分,3140万辆新能源汽车里,纯电动汽车有2209万辆,占70.34%。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2024年,中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

与此同时,充电桩也在以一年新增数百万台的速度铺开。

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281.8万台,同比上升49.1%。2024年,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422.2万台,同比上升24.7%。然而,1281.8万台充电桩里,超过七成是私人充电桩,只有不到三成,即357.9万台是公共充电桩。

公共充电桩建设相对缓慢带来了公共场景下充电拥堵。从动态的数据来看,两者数量曲线也是越来越远。

截至2024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与公共充电桩的比例为8.77∶1,这说明,近9辆新能源汽车共用1台公共充电桩;2020年,这一比例为6.1∶1,即共用1台公共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约6辆。

倘若结合高速公路这一场景,公共充电桩面对车流高峰时压力更大。以今年春节情况来看,2025年春运前两周,全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685.46万辆,比2024年同期上升61.81%。按3.5万台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来看,意味着单个充电桩对应着近200辆新能源汽车。

另外,充电桩的分布也不均衡。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统计,2025年春节假期,平台高速公路充电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分高速公路看,平台高速公路充电量最多的分别是沈海高速、长深高速和京沪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充电量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8%、43%、19%。而从充电设施的布局来看,广东是中国公共充电桩最多的省份,超65万台,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排名2至5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会长刘永东此前表示,当前充电行业还存在充换电设施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

高速充电需求将激增

展望2025年,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充电桩,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预计2025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330万辆,同比增长20%,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7%。”今年年初,乘联会发布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预测。中国充电联盟预测,2025年,公共充电桩将新增103.8万台,保有量总计将达461.7万台。

以此计算,届时公共车桩比将进一步提升至9.68∶1,意味着共用1台公共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将再增加近1辆。

根据能链研究院的测算,2025年跑在高速公路上的电动汽车数量约900万辆,2030年这一数字会飙升至接近2000万辆。届时,高速充电的需求将会激增。

面对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潮汐”难题,业内人士建议从短期和长期两大维度进行纾解。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短期来看,可以采用一些灵活性的手段,如增加可动态调配的移动充电舱、充电机器人等充电设备,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充电难题。

“长远来看,依然需要加快推进服务区充电桩的建设。”韦福雷表示,高速公路充电设施的建设不仅需要提升数量,还需要提升质量。

不同于城市内的充电场景,高速公路的车流潮汐特征注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供需间的“拧巴”:节假日排队,而日常使用率又太低。

这样的特征也意味着,高速公路服务区投建固定充电桩的经济性并不好。“根据我们部门使用数据,高速公路充电桩投资回本周期大概在6到8年。”沈海高速一服务区充电站运营负责人称。

“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需要让高速公路的充电设施的运营吸引资本的进入。”韦福雷建议,一方面运营商可以结合商业服务创新,多元化充电设施的收入来源,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从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补贴,鼓励社会参与提前建设。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