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索完善有组织的创新机制

◎本报记者 雍 黎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铸造兼顾轻量化和高性能的钢铝混合车身,是业界需求也是难点。在重庆重点科技专项支持下,钢铝混合车身从设计到铸造都有了精准的标准。

    近年来,重庆市科技局以重大重点专项为突破口,探索完善有组织的创新机制,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月23日,科技日报记者在重庆市科技局看到这样一组数据:3年来,该局已累计支持科技攻关项目611个,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00余项;总投入超9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近18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72亿元。

    着力解决产业难题

    在长安数智工厂的焊接车间内,焊接生产线正为阿维塔07打造钢铝混合车身。这一混合材料连接的实现,离不开自主品牌钢铝混合车身量产生产线。它凭借强大的兼容性,能灵活应对钢铝不同材料的生产需求。

    “同种材料的焊接已驾轻就熟,但不同金属材料熔点各异。如何实现安全有效的连接,是业内持续探索的难题。”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车身开发总监徐小旭介绍。

    阿维塔科技依托2022年度重庆市科技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项目,深入研究钢铝混合车身连接接头工艺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阿维塔科技携手湖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长安汽车等单位,历经两年攻关,探明了连接接头碰撞开裂机理,攻克了多种材料连接可靠性的难题。团队还成功建立了钢铝混合车身接头性能高精度仿真预测方法。“这一技术突破从根本上为车辆研发提供了安全标准,有力服务新车设计,大幅减少车辆验证工作量。”徐小旭说。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起,重庆启动实施“5+8”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重点)专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大(重点)专项紧紧围绕该市行业产业发展和安全重大技术需求选题,立足重点领域“优势”“卡点”“堵点”,充分挖掘科技创新真需求,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

    助推创新产品问世

    生物医药和核心软件是重庆市科技局率先启动的两个重大专项。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重庆市新增实施人工智能等3个重大专项,并启动了新材料、新能源、农业前沿等8个重点专项,共同构成了“5+8”重大(重点)专项。

    这些专项各有侧重,重大专项更加突出“产品化”,重点专项则更加突出“应用性”。如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重大专项项目,研发了赛立奇单抗注射液。该药物成为重庆市首个获批上市的生物制品1类创新药,也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全人源IL-17A靶点药物。

    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布局科技攻关任务,重庆市已先后解决关键技术问题300余项,突破了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纳米时栅传感器绝对位移测量、C919铝合金蒙皮板、卫星通信终端射频波束赋形等关键技术,产出了“智慧新蓝鲸3.0”、赛力斯“魔方平台”“天镜”金融大模型等一批创新产品。

    下一步,重庆市科技局将聚焦“重大领域、重大平台、重大团队、重大企业”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探索央地协同、部门联动等多种组织实施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解决一批事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